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打造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潛能

國家數據局
楊杰
當前,數據正系統滲透至生產、生活、社會治理的各領域全環節,不斷提升土地、勞動、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支撐社會資源的大規模整合、服務范圍的高效拓展,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本文來自國家數據局,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楊杰。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信息時代發展大勢,高度重視、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數據要素發展,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判斷,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明確指出“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要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這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將數據要素擺在了重要戰略位置,也為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01

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黨和國家對數據要素的部署要求

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是構筑數字經濟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列為新的生產要素,《“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設置專門章節,對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作出部署。當前,數據正系統滲透至生產、生活、社會治理的各領域全環節,不斷提升土地、勞動、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支撐社會資源的大規模整合、服務范圍的高效拓展,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要發揮我國海量數據資源的優勢,切實用好數據,賦能新業態新模式創新,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是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關鍵路徑。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方面構建起我國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具有可共享、無限增長、隱私負外部性等屬性,在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的過程中,能不斷催生新的數據,并創造新的知識,難以簡單沿用傳統生產要素的配套規則體系。這就決定了數據要素的市場化發展必須以技術手段為支撐,通過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推動關鍵環節的新模式探索,著力破解各類數據流通運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快數據從資源向資產、資本轉變。

夯實信息基礎設施,是賦能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將“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數據資源大循環”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兩大關鍵基礎。數據具有基礎資源和生產要素雙重屬性,在運用的過程中,既需要進行采集、清洗、加工,形成高質量數據資源,還需要通過流通、交易、處理等環節,才能實現要素價值的創造。面向全社會海量、多維數據的全環節運用,需要構建支撐數據跨行業、跨區域、跨領域流通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02

聚焦主責主業,全面夯實數據要素整合利用的關鍵基礎

中國移動深入貫徹黨和國家關于數據要素發展的決策部署,勇擔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主力軍,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不斷強化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在助力數據要素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筑牢網絡領先優勢,加快數據生成流轉的速度。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網絡基礎設施,夯實數據海量生成和高效流動的底座。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5G精品網絡,累計開通5G基站超170萬個、全球占比超30%。融合建設千兆全光網絡,光纜規模約2600萬皮長公里,家庭寬帶覆蓋住戶6.3億戶,其中千兆寬帶覆蓋住戶3.7億戶。打造多網協同的物聯網體系,增強全場景物聯能力,實現物聯網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目前,中國移動的總連接規模達到31.9億,“物連”全面超過“人連”,帶動全社會數據規模的快速增長。

二是推進算網融合發展,提高數據處理運用的強度。中國移動創新提出算力網絡原創性理念,加速推動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有力支撐全社會數據的價值挖掘。面向國家“東數西算”工程部署,推動“4+N+31+X”數據中心梯次建設布局,投產超大型數據中心40余處,覆蓋國家全部算力樞紐節點,云服務器規模超76萬臺,邊緣節點超1000個。推進網絡結構優化和高速直連,構建地市1毫秒、省內5毫秒、全國20毫秒三級低時延算力服務圈。目前,中國移動每秒在網運行計算能力達到940億億次(9.4 EFLOPS),充分滿足各領域的數據處理需求。

三是強化能力開放共享,拓展數據普惠賦能的廣度。立足信息通信運營企業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實時性等優勢,增強數據供給能力,服務經濟社會民生發展。打造業界標桿級能力中臺,匯聚數據資源超2 EB,沉淀人工智能、精準定位、數字孿生等內外部優質能力超900項,輸出統一封裝、靈活調用的能力服務,全面賦能政務服務、城市規劃、應急管理、文旅商貿、人口普查等多個重點領域。筑牢數據安全屏障,發布安全能力121項,建立健全數據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溯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強化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為數據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03

把握未來趨勢,助力構建數據要素價值轉化的領先優勢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移動將持續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不斷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全面升級信息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釋放數據要素潛在價值。

把握百億級“人機物”互聯趨勢,加速推進連接升級。未來,數據生成主體將從人向“人機物”加速拓展,需要構建智能互聯、全域覆蓋的新型網絡,支撐數據要素的高效生成和交互。一是持續建好5G+光纖“雙千兆”網絡。全力建設技術先進、品質優良、安全可靠的5G網絡,高標準建設光纖寬帶網絡,為數據流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通道。二是加快網絡新功能升級。推動5G與人工智能、衛星通信等技術深度融合,加快向網絡智能化、天地一體化、通感一體化演進,拓寬數據要素采集和應用范圍。三是前瞻布局6G網絡。加快6G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及產業發展路徑研究,著力突破下一代網絡架構、智慧內生等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提前培育6G自主可控產業,為數據要素的應用創新提供更強大的網絡支撐。

把握通用人工智能引發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加速推進算力升級。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取得實質性突破,其核心是利用算力和算法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實現對人腦思維機理的模擬,既加速海量數據的匯聚沉淀,也帶動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一是加快豐富算力資源形態。建設超大規模單體智算中心,推動內外部通算、智算、超算等各種算力并網納管,大幅提升算力資源使用效率,探索構建量子計算和經典計算融合的量子云平臺,進一步釋放算力潛能。二是持續創新多樣化算力應用。充分結合網絡時延優勢,豐富東數西存、東數西算、東數西訓、東數西渲等新場景,打造云手機、云電腦等算力終端,推進算力服務的廣泛普及。三是全力構建人工智能大平臺。堅持“自研+合作+開放”原則,以“通用為基、專用為長、開源為興”為創新路徑,構建“1+N”大模型體系,打造MaaS(模型即服務)服務模式,向全社會提供算力、平臺及訓推一體化服務,助力營造共融共生、百花齊放的開源大模型生態。

把握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共性需求,加速推進能力升級。近年來,全社會數字化轉型的范圍加速拓展、程度不斷深化,需要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能力,為數據大規模深入運用提供更為便捷的工具。一是深化高價值數據整合。發揮數據規模大、種類多的優勢,進一步匯聚內外部、各行業、全時空數據,為宏觀經濟和社會運行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二是構建一站式數據服務解決方案。打造全方位支撐數據流通的數聯網服務平臺,匯聚高精度定位、移動認證等關鍵能力,提供數據、咨詢、治理、應用等一體化服務。三是強化數據服務的安全可信。攻關突破隱私計算、區塊鏈、量子加密等關鍵技術,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可算不可識”,破解數據濫用、隱私泄露、權屬不清等問題,降低隱性成本,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

站在新的起點,中國移動將深入踐行創世界一流“力量大廈”發展戰略,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發展定位,系統打造以5G、算力網絡、能力中臺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加速數據要素發展、筑牢數字經濟優勢、賦能數字中國建設,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THEEND

最新評論(評論僅代表用戶觀點)

更多
暫無評論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国产雏女破苞在线播|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青草娱乐亚洲领先91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