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工聯網iitime”,作者: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羅盈盈、吳文昊、顧維璽。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提出“要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新定位,行業如何把握發展大勢、推進技術創新、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作為通信領域的權威媒體,通信世界全媒體特推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系列報道,通過匯聚ICT和工業領域的專家、學者聲音,深入探討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模式,推動新型工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征程。
自“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實施五年以來,平臺已在“百城萬企”落地,但也應看到,不同城市間工業互聯網賦能水平存在巨大差異。如北京、深圳、青島等一線城市因布局早、基礎好等先發優勢,規模質量效應凸顯?;葜?、臨沂等二三線城市則受限于地理位置、產業基礎條件等諸多客觀因素,不能及時享受技術紅利,亟需圍繞基礎短板和新興領域,推動技術創新迭代。工業互聯網平臺可跨越時間、空間障礙,提煉發達城市產業發展中沉淀的經驗并賦能欠發達地區,是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實現區域產業均衡協調發展的有力抓手。
各區域平臺發展差異明顯
不同城市呈現梯度發展趨勢。一方面,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23年初,全國“雙跨”平臺增加至28家,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連接設備超8100萬(套),工業APP數量已超過60萬個,應用已覆蓋眾多國民經濟大類,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作用日益彰顯。另一方面,不同城市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呈現梯度發展趨勢,79%的雙跨、特色和專業型平臺孵化自發達城市(以下代指“直轄市、省會或經濟強市”),58%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產業集群試點示范”來自長三角或珠三角城市群。欠發達城市(以下代指“傳統制造業為主的城市”)平臺賦能則更多依靠發達城市輻射效應,以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應用、領航案例為主要路徑。如,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數字化轉型提升試點項目中,57%源自工業基礎雄厚、場景豐富的欠發達城市。
發達城市平臺賦能效應日漸凸顯。當前,發達城市正以龍頭企業為牽引,依托其海量應用場景、成熟數字化轉型經驗、豐富工業機理模型等搶占產業集群制高點。如,深圳遴選具備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作“鏈長”,培育孵化華為FusionPlant、華龍迅達等具有影響力的平臺,集中各方資源打造行業整體方案;青島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重塑傳統制造業的內涵和形式,發展服務型制造??▕W斯COSMOPlat首創用戶驅動全流程大規模定制模式,將傳統的房車升級為移動的智慧家庭,房車單價從26萬元提高到42萬元,溢價63%,成本下降了7.3%,訂單量提升了62%。發達城市平臺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
欠發達城市平臺供給能力不足。當前,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路徑。一方面,欠發達城市同樣處于“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轉型關鍵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補短板、鍛長板,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已是共識。另一方面,受制于地理位置、產業基礎條件等客觀因素,欠發達城市不能及時享受國內技術紅利、本地化平臺多處于培育孵化期,亟需優質平臺跨越時間、空間,提煉發達城市產業發展中沉淀的經驗并賦能欠發達地區,助力城市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如,蚌埠市具有規?;男滦惋@示、生物化工產業集群,相關企業近年來一直受到產能不平衡、品質管控難、即時協同作業難等問題困擾,全市目前僅有科大訊飛羚羊平臺可以助力轉型升級,解決方案供給嚴重不足。
平臺助推城市間“先富帶后富”
發達城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布局相對較早,有較為成熟的平臺賦能經驗,賦能欠發達城市,可在降低試錯成本的同時,高效助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近年來,北京、深圳、濟南等地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企業、產業、生態等層面深度賦能臨沂市、惠州市等欠發達城市,是發達城市孵化的平臺,賦能欠發達城市的良好經驗探索。
(一)企業層面,賦能企業提質增效。部分發達城市總結“兩化”融合領域的先進經驗,正在以平臺為載體向欠發達城市延伸,助力企業提質增效。如北京鼓勵“央地協同”,讓平臺走出去,為各地企業賦智。東方國信煉鐵解決方案覆蓋全國近30%煉鐵產線,幫助應用企業降低了3%~10%冶煉能耗。深圳與臨沂、惠州等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供需交流增強,有效解決優質企業兩化融合領域“單打獨斗、逆水孤舟”難題。華為FusionPlant平臺為臨沂利信鋁業搭載輕量化、低耦合、易使用的工業軟件,質檢準確率由80%提升到99%以上,單產線節約人力成本40萬/每年,企業整體產能增加480萬/年。中建鋼構與惠州電信共同打造國內建筑鋼結構領域首個智能化工廠,運用5G+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數據采集和傳輸,實現生產要素全連接。
(二)產業層面,釋放集群疊加效應。部分發達城市孵化的平臺正在發揮交互、連接作用,助力欠發達城市實現集群跨越式發展。如臨沂、濟南兩地以雙跨平臺為粘合劑,凝聚產業“上下游、左右岸”,用“融通”思維促進發生“化學反應”,釋放集群疊加效應。針對產業集群不強、塊狀經濟初現、疊加效應不明顯和園區聯動性差等問題,臨沂邀請濟南優質平臺服務商與當地龍頭企業、“鏈主”企業深化合作,釋放集聚疊加效應,以園區為載體加快工業互聯網在區域的落地賦能。如藍海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臨沂特色木材產業,打造全國首個木材產業子平臺,提供庫存管理、設備運維、質量管控和在線交易等服務,助力全市木材全年產值突破600億元,增長19.7%,能耗降低12%。
(三)生態層面,發揮載體創新優勢。城市間相互借鑒,為工業互聯網平臺走深向實夯實基礎。一方面,欠發達城市廣泛借鑒優秀做法,推廣平臺落地,如臨沂舉辦2023年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深度行(臨沂站),邀請雙跨平臺、行業平臺和上千家制造業企業參會,助力平臺服務供需對接,聊城借鑒智改數轉的“蘇州經驗”,聚焦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開展平臺賦能專項行動。另一方面,發達城市間“對標對表”,拓展平臺賦能深度廣度,如上海借鑒廣州紡織服裝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思路,遴選致景科技等優質平臺服務商,在產業鏈內多領域推出智能質量檢測、制造工藝、染料配方優化、產能精準協同、3D智能設計等成熟轉型手段,不斷提升傳統紡織行業智能化水平。
下一步工作建議
工業互聯網平臺其泛在聯接屬性正在加速構建城市間溝通的數字橋梁,部分城市已先行先試,圍繞基礎短板和新興領域推動產業創新迭代。為進一步推廣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欠發達地區發展的模式,一定程度緩解區域創新資源分配不平衡導致的工業發展不平衡,建議從完善政策體系、引導發達城市推廣平臺公共服務、鼓勵欠發達城市完善平臺生態三個維度夯實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數字橋梁基座。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按照“政策指引,建用互促”原則,探索發達城市與欠發達城市工業互聯網合作共贏新范式,完善政策協同、利益分享、發展保障機制,促進資源整合、協同攻關,在更廣范圍調動產學研用金各方力量推進城市間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發展,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探索城市間平臺賦能的“扶智機制”。
二是引導發達城市推廣平臺公共服務。推動發達城市的成熟平臺擴展公共服務功能,建立開源的通用PaaS平臺,培育優質便捷的工業APP,輻射欠發展地區的使用和開發。進一步推動數據底座和數據接口開放,實現工業APP快速開發和知識復用,打造兼容多種工業協議的工業操作系統,實現更加輕量化的應用部署,提高跨區域服務效率。
三是鼓勵欠發達城市完善平臺生態。推動欠發達城市企業、高價值設備和關鍵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引進綜合型、特色型和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本地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工業互聯網+園區”“工業互聯網+基地”等活動,打造“聯合創新+應用推廣+生態集聚+人才培養”全鏈條公共服務,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示范應用。